第二课回顾:<马太福音>中的一些成语/谚语/习惯用语
圣经是众多英语习惯用语的源头,学习这些成语故事不但有趣,而且了解这些习惯用语的来源,可以提高对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。由《圣经》产生的成语和谚语,有几种类型:
源于《圣经》且内涵丰富的英语成语 如:a good Samaritan在别人危难时帮助的人(马太福音5:13)
直接引自《圣经》原文的英语成语, 如someone’s daily bread 必不可少的粮食,生计(马太福音6:11)
引自《圣经》原文,但又省略的英语成语, 如the straight and narrow 有意义的人生(马太福音7:14)
引用《圣经》时,替换了部分原文的英语成语,如separate/tell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 区别好人和坏人;区别主要的和次要的。(马太福音25:32)
引用《圣经》时,增补了替换部分的英语成语, 如a white/painted sepulchre 白色/粉刷的坟墓—》伪善者,伪君子(马太福音23:27)
源于《圣经》中的英语谚语,如The devil can cite Scripture for his purpose.撒旦也会引证《圣经》来为自己辩护。
与英语谚语为一体的《圣经》谚语,如A soft answer turned away wrath. 温和的回答可以息怒。(箴言15:1)
在马太福音里,有许多一些耶稣的教导都成了后来英语习惯用语。大家可以用https://youglish.com/ 查对一下下面的一些用语(黑体字的),看他们如何在当代应用,而哪些不常用:
Salt of the earth 社会栋梁 (马太福音5:13) 这个短语来自耶稣的「登山宝训」。盐在圣经中有其特殊的意义。它是一种添味的佐料,能调和食物的口感,故圣经用「盐」来比喻和谐。耶稣说:「盐本是好的,若失了味,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?你们里头应当有盐,彼此和睦。」(马可福音9:50) 自从圣经翻译家威克里夫的英译本里出现了「salt of the earth」之后,这个短语便植入西方文学中。《坎特伯利故事集》的作者George Chaucer和George Bernard Shaw都在他们的文学作品里引用了这个习语。滚石乐队用一首名为「salt of the earth」的歌颂扬平民英雄。
an iota/a smallest letter(马太福音 5:18)Iota 是希腊文的24个字母中最小的一个,就像yodh是希伯来语字母中最小的一个。当耶稣在八福山上向信徒说,神的法律中,即使最小的字母都必须遵從,时光流逝也永久不变. e.g. It will not solve one iota of our traffic problems.
An eye for an eye, a tooth for a tooth 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(出埃及记21:24-25,马太福音5:38)引申:以其人之道,还治其人之身。
Turn the other cheek 置之不理,引申为以德报怨(马太福音 5:38-39)耶稣在登山宝训中对众人说:「你们听见有话说,以眼还眼,以牙还牙。只是我告诉你们,不要与恶人作对。有人打你的右脸,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。」(马太福音 5:38-39) 当有人冒犯你时,你却把另一边脸也转过去让他打。耶稣劝众人不要对冒犯我们的人作出报复,因为报复指会惹来更多更多积怨,更大伤害,冤冤相报何时了。能够turn the other cheek的人,就能宽恕人。
Go the extra mile多走一里路 (马太福音5:41)在如今的商业广告中,“多走一里路”已经成为我们熟知的用语,广告商们借此向顾客做出改善服务的承诺。实际上,这个短语取自圣经,“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,你就同他走两里。if someone forces you to go one mile, go with him two miles.”(马太福音5:41)。它体现一种牺牲精神,教导人们去爱自己的敌人,如果他们逼你退一步,你就应该退两步。 不过,这句经文的“牺牲精神”如今被淡化了。在商业用语里,它时常被用来描述如何去更好的服务客户。
Daily bread 日用饮食(马太6:9-13)面包是一个隐喻,在圣经中代表一切供應,指日常所需,包括身体和精神上的。
No man can serve two masters 一仆不能事二主(马太福音 6:24)。一仆不能事二主,这里耶稣指的主分别是上帝和玛门(古希伯来人对“财利”的称谓)。耶稣曾警示信徒们,每个人同一时间只能忠于一个个体或组织,如果选择效忠财利,那么必定违背上帝的旨意。 现今这句话常被用在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。举个例子,如果某公司官员同时为若干不同的机构效力,那么他能否真正地忠于一个组织就很令人怀疑。
Do not judge, or you too will be judged (Matthew 7:1) 你们不要论断人,免得你们被论断(马太福音7:1)这句话源自《圣经》马太福音中的“登山宝训”,耶稣训勉信徒们不要对他人妄加评论,要不然他们自己也会得到同样的评论和对待。
Mote in the eyes眼内有尘 (马太福音 7:3)这句话出自圣经著名的“上山宝训”,耶稣教导人们,不要总是太关注别人的错误,而忽视了自己的过失。每当我们看到别人眼里的沙子,会很容易去放大他的缺点,却很难意识到自己可能也存在同样的不足。
plank in your own eye 眼中有梁木 [延申:A beam in one’s eye 比喻自身存在的严重缺陷]
Golden rule金科玉律 (利未记19:18,马太福音 7:12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,路加福音6:31)金科玉律是指最重要和基本的定律。在《圣经》中,它是指“爱人如己”原则。 在其他学派也有很多类似的说法。例如,孔夫子曾说过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就被大家认为是所有行为的首要原则。“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你们希望人怎样待你们,就要怎样待人”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】
Wolf in sheep’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(馬太福音7:15)人們常用這习语來比喻虛情假意背後的潛在危機。
By the fruits you will know them 从它结的果你可以认出它(马太7:20)这个谚语是指一个人的坏念头很容易从他或她的舉止中看出来。
Shake the dust off one's feet 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(马太 10:14)/ 使徒行传13:50-51shaking dust from one’s feet这种动作表示了你非常希望离开一些不满意的境况。这样的表述在圣经里出现了两次。在马太福音里,耶稣告诉他的门徒如果那个镇的人不欢迎他们传教,他们就把脚上的尘土跺下去。这种行为是表示他们要与那些拒绝神的话的人分开。“shaking dust from one’s feet”亦记载于使徒行传。当时保罗和巴拿巴在安提阿向外邦人传道,这些人很高兴地接纳了神的话,但他们俩却被犹太人驱逐出境。所以保罗和巴拿巴在他们面前跺下脚上的尘土以示抗议。
A prophet is not respected in his own country 先知在自己乡下是不受尊重的(马太13;53)
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分清好人与坏人(马太福音 25:32)上帝将人比作一群绵羊。另一方面,山羊在圣经中代表不接受基督的人。如果你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,就说明你把基督徒从不信的人中分别出来。另一个说法是分清了好人与坏人。
【以上参考网上的一些注解和说明】
网课第二课:英文圣经学习一周回顾及英语中的习惯用语
时间:多伦多时间周日9月13日晚上 (8-9点)/北京时间周一9月14日早上(8-9点)/西雅图周日9月13日下午(5-6点)
ZOOM直播链接:https://us02web.zoom.us/meeting/88494823654 ,Meeting ID: 884 948 23654 电话接入:+1 647 558 0588 Canada】
英语提问链接:用SLIDO(https://app.sli.do/event/yevba6we)记下英语疑问以便周日晚上答疑和讨论
直播回放:点击这里